如何利用AFM原子力顯微鏡測定樣品形貌

 新聞資訊     |      2024-09-24 10:46:28

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測定樣品形貌是一個復雜但精確的過程,涉及多個步驟和注意事項。以下是一個詳細的步驟說明:

一、樣品準備

樣品選擇:AFM原子力顯微鏡可用于測定粉末、溶液、塊狀、薄膜、生物/纖維等多種類型的樣品。確保樣品表面干凈、平整和均勻,任何污染物或不均勻的表面都會影響測試的精確性和準確性。

樣品處理:

粉末樣品:顆粒一般不超過5微米,提供至少20mg。確保樣品充分分散,并避免團聚。

原子力顯微鏡.jpg

液體樣品:確保濃度適中,不少于1ml,以免粒子團聚會損傷針尖。

塊狀或薄膜樣品:長寬在0.5-3cm之間,厚度在0.1-1cm之間,表面粗糙度不超過5um。塊狀樣品需要固定好,避免在測試過程中產(chǎn)生晃動或摩擦。

特殊樣品(如納米線、納米管):可能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以保證成像質量。

二、儀器設置與調整

開機與軟件啟動:按照儀器說明書或操作指南,正確開啟計算機、控制器和光學顯微鏡等設備,并啟動原子力顯微鏡控制軟件。

選擇合適的探頭:根據(jù)測試需求選擇合適的探頭。探頭通常由硅或碳纖維制成,具有不同的形狀和尺寸。輕敲模式(Tapping Mode)下常用的RTESP探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調整儀器參數(shù):通過控制電壓、掃描速度等參數(shù)來獲得Z佳成像效果。這些參數(shù)需要根據(jù)具體實驗需求進行調節(jié)。

三、樣品安裝與定位

樣品安裝:將待測樣品放置在平坦的基座上,并固定好。確保樣品表面與基座平行且緊密接觸。

探針安裝:將探針安裝在探針支架上,并小心地將支架插入樣品臺。注意避免探針受到撞擊或損壞。

樣品定位: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并調整樣品位置,使待測區(qū)域位于視野中央。

四、掃描與數(shù)據(jù)采集

手動進針:通過操縱機械臂將探針移至待測區(qū)域上方,并緩慢下降使探針與樣品表面輕輕接觸。注意控制下降速度和力度,避免探針過度壓入樣品表面。

開始掃描:啟動掃描程序,設置掃描范圍和掃描速度等參數(shù)。AFM將記錄被測樣品表面頂部與探針間相互作用力變化情況,并轉換為圖像顯示出來。

數(shù)據(jù)采集:在掃描過程中,AFM原子力顯微鏡會實時記錄數(shù)據(jù)并生成圖像??梢愿鶕?jù)需要選擇保存高度圖、相圖、誤差圖等多種類型的圖像數(shù)據(jù)。

五、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圖像分析:使用專門的軟件對采集到的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通過觀察高度圖、相圖等圖像可以了解樣品表面的形貌特征、粗糙度、顆粒度等信息。

數(shù)據(jù)處理:利用軟件提供的功能對圖像進行平滑處理、去噪處理等操作以提高圖像質量。同時可以進行三維模擬顯示使圖像更適合于人的直觀視覺。

結果報告:根據(jù)分析結果編寫測試報告,包括測試方法、測試條件、測試結果等內(nèi)容。

注意事項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需要保持實驗室環(huán)境的清潔和穩(wěn)定以減少外界干擾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操作過程中需要小心謹慎避免對儀器和樣品造成損壞。

定期對儀器進行維護和校準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利用原子力顯微鏡精確地測定樣品的形貌特征為科學研究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