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常見問題一,下面由原子力顯微鏡廠家給大家繼續(xù)介紹下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常見問題二。
①原子力顯微鏡AFM有哪些應用?
原子力顯微鏡可以在真空、超高真空、氣體、溶液、電化學環(huán)境、常溫和低溫等環(huán)境下工作,因此具有較廣的應用范圍。
在物理學中,原子力顯微鏡可以用于研究金屬和半導體的表面形貌、表面重構、表面電子態(tài)及其動態(tài)過程、超導體表面結構和電子態(tài)層狀材料中的電荷密度等。
在生物學中,原子力顯微鏡可以應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結構以及其他性質的研究,例如對于蛋白質、RNA、DNA,甚至細胞以及病毒的觀察中。
另外,由于原子力顯微鏡具有可以間接測得力與間距關系的特性,因此,除了將它用于形貌觀測方面,它還可以被用于測量原子間作用力上。
②與傳統(tǒng)的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相比,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分辨本領主要受什么因素限制?
傳統(tǒng)的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本領受到光衍射尤限的限制,其更小分辨距離為其光波長的一半。電子顯微鏡的分辨本領同樣受到衍射尤限的限制,其更小分辨本領為電子德布羅意波長的一半,因此電子顯微鏡可以達到比傳統(tǒng)光學顯微鏡更高的分辨本領。
原子力顯微鏡的好壞取決于:探針針尖的尺寸;微懸臂的彈性系數(shù),彈性系數(shù)越低,原子力顯微鏡越靈敏;懸臂的長度和激光光線的長度之比;探測器PSD對光斑位置的靈敏度。對于分辨率一定的圖像,掃描范圍越小,獲得的表面形貌越精細。
③要對懸臂的彎曲量進行精確測量,除了在原子力顯微鏡中使用光杠桿這個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達到相同數(shù)量級的測量精度?
對于懸臂彎曲的測量還可以采取電學方法,包括隧道電流法以及電容法。
隧道電流法根據(jù)隧道電流對電尤間距離非常敏感的原理,將SIM用的針尖置于微懸臂的背面作為探測器,通過針尖與微懸臂間產生的隧道電流的變化就可以檢測由于原子間相互作用力令微懸臂產生的形變。
電容法通過測量微懸臂與參考電尤間的電容變化來檢測微懸臂產生的形變。
上面內容就是原子力顯微鏡廠家介紹的所有的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常見問題,更多關于使用時原子力顯微鏡遇到的問題都可以來電話咨詢小編哦。